国际商报记者 刘昕胜宇配资
如今,通过口岸开设的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泰国、越南周边国家的新鲜水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快7个小时即达广州、30个小时可抵北京市场,这是优化监管模式带来的跨境物流速度的提升;
得益于“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中小外贸企业需要拼箱出口的货物极大减少了重复装卸程序,在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下实现快进快出,这是简化通关流程带来的企业竞争力的增长。
……
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介绍说,“十四五”期间,中国海关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海关现代化建设实现长足进步,守护国门安全取得新成效,通关便利化实现新突破,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国际合作共赢拓展新空间。
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颇见实效
跨境贸易便利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胜宇配资,也是履行WTO协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客观需要。
根据世界银行今年4月份公布的企业调查结果,中国的海关和贸易法规感受度指标在参评的53个经济体中评价最优。这与海关总署连续多年牵头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密不可分——“十四五”期间,海关总署联合20多个国家部委,每年都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参与范围扩展至全国17个省份的25个城市,累计出台改革创新举措108项。
“我们着力营造更加便利、安全、可预期的贸易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企业的欢迎。”孙梅君告诉记者,海关的着力点主要在几个方面:一是简化通关流程,依法减少审批、精简手续,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帮助企业赢得市场先机。
二是优化监管模式,让跨境物流更加快捷。例如在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监管模式下,货物在港口转运的时间由过去的5—7天缩短到现在的2—3天。在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监管模式下,全程物流可“一次申报”“一单贯通”。
三是强化互联互通,让经贸往来更加便利。“在硬联通方面,加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使重要枢纽节点口岸扩能提质。在软联通方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30个部门和单位的业务系统对接,964项服务可上线运行,实现了跨境贸易业务全链条全环节的‘一网通办’。”孙梅君表示,当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注册用户已有1100万家,日均申报业务2600万票。与此同时,中国“单一窗口”的国际合作“朋友圈”也在扩大,已与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互联互通,如期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与多个国家开展信息交换。
四是深化制度创新,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例如,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1—7月全国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增长8.7%;取消跨境电商海外仓备案,实行海外仓出口“离境即退税、销售后再核算”,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五是通过细化惠企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加大对AEO企业即“高资信”企业的联合激励,目前,全国已有3000多家AEO企业享受到了融资担保、融资授信、出口信保等优惠便利措施。与5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AEO互认,也让中国外贸企业在境外享受到同等通关便利。
国际合作共赢携手同行
当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中国与世界贸易联通的“数字门户”,跨境电商、“保税+”等新业态为外贸发展带来新的动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供链更加安全稳定,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权重愈显。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含新量”更足,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进口来源更广,“十四五”期间,中国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大宗商品、先进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多元化;区域结构更优,东部地区稳量提质,中西部地区发力起势,进出口年均增长7.9%。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3.8万亿元,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今年1-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外贸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十四五”期间,中国在国际合作共赢方面拓展新空间,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国际合作共赢新优势更加凸显,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加彰显。
“中国向来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反制霸凌行径,“朋友圈”越来越大,贸易多元化之路越走越宽广。”孙梅君介绍说,“十四五”以来,海关总署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水平。2024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伙伴进出口额达22万亿元,占外贸总额比重超过一半,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
“从帕米尔高原的边境口岸到东海之滨的集装箱码头胜宇配资,全体关警员为国把门、为民把关,忠诚守护着国门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孙梅君表示,全国海关将以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的新成效谱写“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101金融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